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蔡军教育思考笔记@教育日常生活批判

基于民间 基于对话 基于成长

 
 
 

日志

 
 
关于我

任职于江苏省常州市北环中学。三尺讲台十多载,为什么我的眼里总也会满含着泪水,那是对教育生活的执着和热爱!

技术启迪智慧  

2011-08-30 20:26:27|  分类: 学术讲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技术启迪智慧

——以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研修品质的思考与行动

常州市北环中学

(2011年8月31日)

国际化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中国的社会转型,教育的发展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常州教育的新思考与新目标,也催生了北环中学在以信息化为主要特质之一的现代学校构建之路上做出自己的尝试与努力。我们知道:比拥有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更重要的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比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更重要的,是具有一种网络思维方式。而网络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在各个节点之间实现无障碍互通、互动、互融,这些节点在学校内部可以是人,可以是事,更可以是做人、做事的习惯与方式。这种网络思维方式对北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直面新挑战,创生新举措,给出北环回答。

一、网络研修平台:留下教师智慧痕迹

20059月学校在和广大教师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建立了北环中学教师网络研修平台,研修平台设置了“经验交流”、“学科探讨”、“教案上传”、“娱乐欣赏”、“团队风采”五大区域,运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拓展了教师研修的时间和空间,让教师运用研修平台,悠然从事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更为重要的是留下了教师的智慧痕迹。几年来,全校教师共发帖近12000篇,回帖40000多篇,研修成为了北环中学教师心灵倾诉的精神家园,成为了北环中学教师走向专业自主和合作的成长舞台,“梦想与成长同舞,荣耀与感恩并存”成为了这里的主题。

二、教案平台:凝炼教师集体智慧

上海市教科院顾泠沅教授认为这种教师在职教育存在以下两大问题,即“听了未必接受”,“接受了未必会用”。[1]顾泠沅教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综观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无一例外是优秀教师成长的规律性进程,其中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坚持三年“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了大成。

我们在认真学习了于漪老师“一篇课文,三次备课”原型经验以后,发现这一做法确确实实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很有作用,但依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要让每个老师依靠自己个体的力量来从事这项工作是不现实的。学校在和各学科教研组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建立教案平台,转变集体备课范式,即“两次反思,三次备课”的集体备课范式。

三、观课议课课例研究平台:教师共享专业合作智慧

听评课活动是教师最常参加的教研活动,但听什么、怎样听、评什么、怎样评,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在学校和学科教研组实践层面都缺乏深入研究和有效规范,既听评课活动处于一种十分随意的状态。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教授认为目前的听评课活动是存在“去专业”现象,据此,提出了听评课的范式转型。他认为听评课范式转型首先是明确听评课的程序。听评课是一种完整的专业活动,可分为课前会议、课堂观察和课后会议。[2]

我们在组织学校学科教研组长学习了崔允教授听评课范式转型理论,大家一致认为这为一线教师的听评课活动提供了十分好的理论引领,可以有效解决听评课的效度问题,但这与一线教师具体的听评课实践还是有距离的,关键还是在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问题。我们建立了观课议课课例研究平台,年级学科备课组建立了周教学研究日制度,运用平台展开课例研究,逐步将专家的理想转化为我们的实践。

四、微格教研模式: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

这种微格教研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师培训的模式,将复杂的教学行为细分为容易掌握的单项技能,如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等,并规定每一项技能都必须是可描述、可观察和可培训的,并能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英国微格教学专家乔治·布朗(G.Brown)也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教师易于掌握。

五、可视化学习:智慧在课堂中升华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今天的基础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教会学生学习却又束手无策。死记硬背、知识结构零散无序、学习方法针对性与灵活性差、学习策略贫乏且指导不力的现象经常在我们的课堂中被观察到。于是,我们想到了可视化学习,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摄像头、手写板、蓝牙等新媒体、新技术的介入课堂,在指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以促进学生可视化学习为途径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将可视化生成学习方式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硬件、软件)将课前不可预设、课堂随时生成的精彩可视化在屏幕上,我们老师用摄像头将原本只有教室前排学生独享的实验效果共享到全班,我们老师用手写板在教室的任何角落与学生进行电子对话,我们老师用手机拍摄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的图片、视频及时通过蓝牙即刻传输、投影,实现个别学生的典型案例“现场直播”到全班,把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资源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1]顾泠沅等.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革新.http://xbyx.cersp.com/xxzy/wzxd/200604/35.html

[2]沈毅、崔允.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8.

  评论这张
 
阅读(120)| 评论(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